<big id="cbtya"><strike id="cbtya"><ol id="cbtya"></ol></strike></big>

<track id="cbtya"></track>
  • <td id="cbtya"><strike id="cbtya"></strike></td>
    <pre id="cbtya"></pre>
  • <acronym id="cbtya"></acronym><object id="cbtya"></object>

    <p id="cbtya"><del id="cbtya"><xmp id="cbtya"></xmp></del></p>
    當前位置: 首頁 > 專題專欄 > 范仲淹學術大會 > 范仲淹教育思想

    府學千年 新學百年

    編稿時間: 2016-11-02 08:54 來源: 岳陽市委黨校

    一提起“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人們就會自然而然地想起范仲淹。歷史上蘇州“學而優則仕”的人很多,一品當朝、顯赫一時的也不在少數,可值得紀念的卻并不多。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宋代吳縣人。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中了進士,踏上仕途后,他首先想到的是回蘇州“迎其母歸養”。在以后的日子里,盡管范仲淹當過京官,也馳騁過疆場,出將入相,推行過“慶歷新政”,數十年宦海沉浮,但是家鄉人民只記住他造福桑梓的三件事:興水利,辦學校,建義莊。

    話說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六月,范仲淹貶官睦州后移治蘇州,當時蘇州久雨成災,“湖溢而江壅,橫沒諸邑”,災民逾10萬戶。范仲淹到任后,親自去察訪水道,分析水患原因,吸收前人的治水經驗,提出了“修圍、浚河、置閘,三者如鼎足,缺一不可”的治水方針,每年春天“理其閘外,清除淤沙”,最終達到“工減數倍”的效果。

    范仲淹在蘇州做的另一件惠及后人的事,是在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60歲的他以其“貴時”所得俸祿“置負郭常稔之田千畝”,作為族人公產,號曰義田,既而,又在城中靈芝坊祖宅建造占地200畝,三面環流,環境優美的義宅,“聚族其中”,義莊內又設有“義學”,“立塾以教其人”。他認為:“物本天,人本祖。閭閻之人,有視其祖之子孫如路人,相毀訾,相并兼如仇敵,不知本爾!北M管義莊的受惠者僅僅局限于范姓族人,主要救濟族中的窮人,使范氏子孫免遭饑寒之苦。但是在中國歷史上以個人力量舉辦這樣的社會福利事業,范仲淹是有開創之功的。難怪元代奉議郎孫應時在《范氏義莊題名》中感嘆道:“若吳范氏之有義莊也,然后能仁其族于無窮,非文正公之新意歟?蓋公平生所立不待稱贊,此其一事已足為百世師矣!

    范仲淹不但是一位頗有建樹的水利專家、慈善家,而且也是一位很有卓見的教育家。他曾說,國家之憂患莫大于缺乏人才,這句話就是拿到現在也不過時。在范仲淹任蘇州知府期間,他曾在南園買了一塊地,準備卜筑安家。一位風水先生說,這可是塊風水寶地,誰得了它,必定世代出公卿。范仲淹聽說后說,如果我在這里安了家,只我一家富貴,還不如在此建個學舍,讓吳中子弟都來受教育,大家都富貴。于是,他在這塊地上建起了一座規模宏大的府學。建學之初,只有二十多人讀書,有人認為是不是太大了,范仲淹卻說:“吾恐異日以為小也!庇谑钦埡ァ笆桩攷熛,著名學者紛紛來蘇講學,一時間盛況空前,影響遍及全國。慶歷四年(1044年)仁宗下詔全國各州郡都要建立學宮,于是,府有府學、州有州學、縣有縣學。鄭元佑在《學門銘》中說:“天下郡縣學莫盛于宋,然其始亦由于吳中,蓋范文正以宅建學,延胡安定為師,文教自此興焉!

    由此說來,中國古代教育的勃興,至圣先師孔夫子而外,范仲淹也是功不可沒的。自宋以來,吳中“登科者逾百數,多致顯”,時至今日,當年的府學所在,仍然是吳中學子向往的學習場所——江蘇省蘇州高級中學。我們無法否認這都是范仲淹的遺澤。

    蘇州人民一直沒有忘記先賢范仲淹,在1989年范氏誕辰一千周年之際,舉行了隆重的紀念大會,并編輯出版了《范仲淹史料新編》,后來又在天平山范氏祖塋建成“先憂后樂”牌坊。坐落在原范氏義莊內的學校今稱景范中學,學校內的范義莊享堂也被修葺一新,學校前的那條小巷至今仍稱作“范莊前”。

    為了讓子孫后代銘記范仲淹的教育成就,原府學所在地蘇州中學,于1995年出臺了學!督逃F代化工程實施規劃》,要求充分挖掘悠久校史中豐富的教育資源,激勵學生以強烈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獻身“四化”,振興中華。1999年,校本教材的編纂正式提上議事日程。2006年6月,80萬字的《紫陽書院志》由蘇州大學出版社出版,初步展示了千年府學的文化底蘊。2013年1月,總計363.2萬字的《蘇州府學志》也由蘇州大學出版社出版。5月16日,在蘇州中學圖書館舉行首發儀式。

    《蘇州府學志》 是蘇州中學校史的有效組成部分,全書三冊,分概述、人物、碑刻三大部分,記載了自宋景祐元年(1034年)范仲淹獻地辦學,至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停辦蘇州府學、蘇州紫陽書院為止的歷史。作者楊鏡如,是位蘇州中學的老師,他的人生經歷與蘇州中學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1979年入蘇州中學為語文教師,2002年退休后,受命研究蘇州中學的“古代史”,花了十年時間,完成了4本校史中的兩部《紫陽書院志》和《蘇州府學志》。之前,蘇州中學還有兩部校史分別是:蔡大鏞《蘇州中學校史》(1949—1999年)和金德門《蘇州中學校史》(1904—1949年)。

    《蘇州府學志》的最大特色,就是資料性很強,除了第一部分概述,主要記述府學辦學歷史、廟學合一的獨特體式,以及教師、教法、生員、教學內容等學校史志常規內容,此外,還有府學編書、刻書、藏書,府學志的編纂,府學生員擷英等獨特內容;第二部分人物收錄了138位宋元明清各個時期府學的代表人物傳記以及代表作品; 第三部分收錄了203通府學碑刻,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一種比較完整的《蘇州府學金石志》。

    一所學府,教育功能和公辦性質千年未變者,世間少有。一所學校,連續出版四部校史專著者,更是聞所未聞!短K州府學志》等四部校史著作,完整地詮釋了“府學千年,新學百年”的歷史文化內涵,其價值不言而喻。

    打印】【收藏】【關閉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人成最新,免费一级a片男女牲交无遮挡,极品高清学生在线,大学生一级一片第一次
    <big id="cbtya"><strike id="cbtya"><ol id="cbtya"></ol></strike></big>

    <track id="cbtya"></track>
  • <td id="cbtya"><strike id="cbtya"></strike></td>
    <pre id="cbtya"></pre>
  • <acronym id="cbtya"></acronym><object id="cbtya"></object>

    <p id="cbtya"><del id="cbtya"><xmp id="cbtya"></xmp></de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