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以一介書生參政踐行修齊治平,皆有所成,樣樣光輝,照耀后世,至高至大,至深至厚。這就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神所在。
什么是士?孔子回答說:“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币娪凇墩撜Z·子路》。中國傳統歷史社會稱為四民社會,那就是士、農、工、商。由此可見士階層在中國歷史中的重要地位。
孔子的學生曾子說過:“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泵献诱f:有一鄉之士,有一國之士,有天下之士。由此可見,士階層實際上就是讀書人,也就是所謂的士君子和士大夫。中國傳統政治是文治政府,文治政府自然就要重用讀書人。讀書人參與政治治理就演變成各級官員。曾子給士階層定位是要自強和弘毅,自強和弘毅已經成為士階層的一種精神感召。這種精神感召就是士以天下為己任,任重而道遠。西方文化也有士這個概念,但是西方的士是為自己,中國的士是為國家和集體。
從春秋戰國到秦統一的歷史傳承之中,士階層所起的作用無處不在。從荊軻刺秦王中的“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返”,到西漢時期蕭何向劉邦推薦韓信時用了“國士無雙”這個詞,到唐宋八大家,哪一個都是那個時代的名士。
千古名相范仲淹年輕時在寺廟讀書時就胸懷大志。當年宋真宗駕臨應天府,滿城人都去目睹皇帝的威嚴,范仲淹卻在安心讀書,別人好奇地問他為何不去。范仲淹回答道:來日朝堂相見,不晚。
范仲淹當了宰相,正是遼夏相互侵略北宋之時,大宋王朝財政到了崩潰的邊緣。宋仁宗起用范仲淹進行改革,范仲淹、韓琦和富弼等提出歷史上著名的十事疏。
具體內容如下:(一)明黜陟,即嚴明官吏升降制度。(二)抑僥幸,即限制僥幸做官和升官的途徑。(三)精貢舉,即嚴密貢舉制度,改革科舉考試內容。(四)擇長官。即派出得力的人往各路檢查地方政績,以防止冗濫。(五)均公田,即均衡地方官的職田收入。(六)厚農桑,即重視農桑等生產事業。(七)修武備,即整治軍備。(八)推恩信,即廣泛落實朝廷的惠政和信義。(九)重命令,即嚴肅對待和慎重發布朝廷號令。(十)減徭役。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慶歷新政”。但是,改革不到一年,遭到了大宋各級官僚的反對。而當時的歷史背景是大宋開國時就有優待厚待讀書人的政策。讀書人當了各級官吏后享受特權上癮,這些上癮的士大夫階層和利益集團交集在一起抵制慶歷新政。天下之大,有多少讀書人是像范仲淹一樣以天下為己任?又有多少讀書人會像范仲淹一樣先天下之憂而憂?宋仁宗心里明白誰對誰錯,也沒有辦法,只好宣布下放范仲淹?v觀歷史上的重大改革,有一個歷史的教訓。那就是:不革除冗官冗人,改革難得成功;不改革吏治,任何好的政治主張都難以推行。
范仲淹一生都在干大事。在延安守邊關時為張載引路,成就了一代大儒!盀樘斓亓⑿,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已載入史冊。范仲淹在蘇州創立義莊制度,同族孤兒寡婦的養與教,費用由義莊公田承擔。義莊制度,開始于范朱兩姓,后推行于全國。歷經宋、元、明、清四代而益盛。在義莊的基礎上出現了同鄉會館。
范仲淹也是一位大教育家,支持胡瑗辦學,宋朝的四大書院培養了多少名士和才子,扭轉亂世,開一代太平。宋明理學的光輝事業就是在書院環境的格局和視野中形成的。胡瑗、孫復、石介、周敦頤、張載、邵雍、二程、朱熹、呂祖謙、陸九淵、王陽明等,哪一個不是讓人高山仰止!都稱得上大師級人物,讓后人羨慕不已。
孔子給士階層的定位是士志于道,孟子的定位是士尚志,實際上就是要求作為士階層要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资ト擞终f:“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范仲淹以一介書生參政踐行修齊治平,皆有所成,樣樣光輝,照耀后世,至高至大,至深至厚。這就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神所在。古人語:文史不分家,文武不分途。但是我們現在的教育分科太專業。除了自身所學的專業之外,社會大眾政治、經濟、文學、歷史、軍事等重要性一概不知,真正成了一個個精致的利己主義者。這些才是我們知識分子士階層所要反思的教訓!帮L雨如晦,雞鳴不已”,中央做出繼承優秀傳統文化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服務的批示,這不是正逢其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