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共產黨建黨的歷史看黨的初心和使命
主講人:陳振會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上中講,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為什么是這樣的,下面我們從中國共產黨建黨的歷史的角度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
我們一起看來幾個題?第一個問題:
一、橫空出世:中國共產黨肩負著救國救民的使命而生
我們經常講,“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但我們應該繼續追問一句:為什么?很簡單:關鍵時候,其他政治力量都不行,中國共產黨很給力。
(一)歷史的重任為什么會落在中國共產黨的肩上
自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在這109年中,中國先后與帝國主義國家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大大小小有1000多個。其中,對中國影響最大的有三個條約:《中英南京條約》、《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這三大條約的簽訂徹底粉碎了清王朝自以為是“君臨天下”、“天朝上國”的美夢幾乎陷入到亡國滅種地步。賠款規模史無前例,中國逐步淪為帝國主義的附庸,成了帝國主義瓜分的對象。
你方唱罷我登場,各家紛紛開藥方。
面對病入膏肓的近代中國,中國社會各個階層幾平嘗試了一切治療的手段與方法,可就是不行。
中國到底出了什么問題?器不如人、機器制造、科學技術不行,一定要搞上去,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洋務運動30多年,最大的成果北洋水師,1894年甲午海戰全軍覆沒,一條艦沒留下來,洋務運動失敗,日本聯合艦隊一艘未沉,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洋務運動失敗,康有為、梁啟超出來了,君主立憲,就是曾、左、李的器不如人膚淺了。
我們從史實中看出,自1840年鴉片戰爭結束以后,帝國主義開始了對中國瘋狂侵略,中國的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日益加深,但中國人民反帝國主義的抗爭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各階級都對國家的出路感到迷茫,不斷進行著探索,并提出了各種不同的方案和嘗試,但基本以失敗而告終。
二、步履維艱:新生的中國共產黨如何邁出第一步
歷史課本中有一句話相信大家都背過,“中國共產黨成立后,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秉h的十九大中講:“一九二一年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從此,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斗爭就有了主心骨,中國人民就從精神上由被動轉為主動!钡跓ㄈ灰恍碌谋澈,卻是這個新生力量艱難的起步,因為中國共產黨在成立初期的時候,力量實在是大小了、弱小得差點都辦不下去,誰也看不上,瞧不起。怎么個窘迫法?簡單說,就是沒人、沒錢、沒地位。
1.缺 人。俗話說,人多好辦事,但是沒有人又怎么辦事呢?
2.缺 錢。沒人已經夠難了,史修的是還沒錢。
三、絕處逢生:中國革命的道路究竟應該怎么走
歷史再一次進行到了十字路口。剛剛起步的革命事業陷入絕境,是偃旗息鼓、妥協屈服,還是堅決回擊、誓死抗爭?如同一個少年的成長,盡管沒有人愿意面對不期而遇的磨難,但生命的初性也往往會在磨難中迎來飛速成長,而此時絕處逢生的共產黨人也迎來兩次艱難的探素。
(一)武裝起義反抗國民黨的屠殺政策
說到槍桿子的探素,要從南昌起義說起。因為這里不僅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的第一槍,而且還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的開始,也就是建軍的由來。談到南昌起義的影響,除了振軍心、提士氣,給黨內普遍被右傾陰影籠罩的局面吹來一股勁風之外,還要特別注意的就是鍛造了一批人作為人民軍隊創建的開始,南昌起義培育了一大批杰出的軍事將領而這些將領后來成為中國共產黨武裝力量的中流砥柱。
(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農村包圍城市”,光聽名字就很厲害。因為中國共產黨自建黨以來,一直奉行著蘇聯的“城市中心”論,也是先攻占大域市,然后由城市來包圍農村,南昌起義如此,秋收起義也如此。
農村包圍城市到底行不行,還需要實踐的檢驗。因此,對于當時的毛澤東來說,不僅要解決人的思想問題,更要直接面對物質貧乏的現實題。剛上井網山的時候,條件的艱苦簡直無法想象。由于國民黨的經鎖與軍事進攻,井岡山要啥啥沒有啊,衣食住行各方面都面臨著生存挑戰。
四、挫敗連連:中國共產黨接二連三經歷了怎樣的苦難
農村包圍域市,這是一條誰也沒走過的路。用周恩來的話說,“要黨不去用主要的力量與城市無產階級聯系,而把主要力量放在農村,這是史無前例的!保≒PT)更何況,當時中國共產黨還要時刻顧及共產國際的感受。因此,雖然農村革命根據地搞得轟轟烈烈,黨中央仍然堅持充分發動工人運動,攻占大城市的路線方針。這也讓剛剛興起革命小高潮的中國共產黨很快挫敗連連,先后出現了三次“重大險情”。
(一)連續出現三次左傾錯誤
首先,是瞿秋白的“左”傾盲動主義。其次,是李立三的左傾冒險主義錯誤。三是王明的左傾教條主義
(二)最嚴重的背叛
除了犯錯,更大的危險不期而至,黨組織遭遇了最嚴重的背叛。原來,在第二次反“圍剿”期間,秘密戰線的特別任務委員會負責人顧順章和中共中央總書記向忠發相繼被捕叛變?上攵,這是多么危急形。負責中國共產黨最高安全工作的三個領導人中有兩個人被變了,這就意味著中國共產黨所有的機密、組織全都暴露在了敵人的槍口下。
(三)紅軍戰略大轉移
五、死里逃生:中國的革命事業為什么能夠轉危為安
接二連三的犯錯與背版,讓中共再次面臨命運的生死塊擇,盡管這樣的抉擇,已經歷經多次,但任何一次疏忽,都有可能隨時變為“歷史的終結者”。而接下來的歷史轉機,有三大秘訣:實事求是,堅守信仰,依靠人民。
先說(一)實事求是
實事求是,通俗來說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因時、因地,因事制宣,不能異想天開,更不能死搬教條。之前的博古、李德就是沒有做到這一點,他們用城里人“陣地戰”的哪些套路,差點使中共遭受到滅頂之災。
(二)堅定的理想信念
我們可以來看一組數據,“在中央紅軍長征歷時的13個月零2天里,縱橫了11個省份,長驅二萬五千里,翻越了18座大山,走過了600里;ú莸剡^了24條河流,經歷了大小300多次戰斗“。前有堵截,后有追兵,讓軍士們來不及半點休息。
(三)依靠人民
長征的勝利除實事求是的路線、高于天的革命理想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共與人民大眾之間形成的生死聯系和魚水之情。習書記在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深情地給全體黨員提到過一個小故事。他說,“在湖南女城沙洲村”, 3名女紅軍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臨走時,把自己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給老人留下。老人說,什么是共產黨?共產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一半留給老百姓。
六、初心不改: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越走越順
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面對更兇殘的敵人、更惡劣的環境,中共的革命之路反而越走越寬,越走越自信,越走越從容,這究竟是為什么呢?因為,中國共產黨人為民族代言、為人民代言。
先來說說(一)為民族利益代言
這里要說到一段不堪回首的歷史,卻又是我們必須時刻牢記的民族印記。九一八事變,關中軍一萬九,東北軍十九萬,三天丟掉奉天,即是今天的沈陽,一周丟掉遼寧,兩個多月東三省淪陷,七七事變日本華北駐屯軍八千四,日本人自己統計五千八,我們統計最高八千四,宋哲元二十九軍十萬,一個月華北淪陷。
(二)為人民利益代言
如果說抗日戰爭,展現了中國共產黨是民族利益的代言人,那么解放戰爭就在詮釋著究竟什么才是“人民的名義”。
結 語
這個時候,不妨再回頭看看“中國共產黨到底從哪里來,簡單來說,就是四句話,從救亡圖存、實現民族復興的歷史使命中來;從青年知識分子的堅守與探索中來;從實事求是,不斷自我革新中來;從心系人民、服務群眾中來。今天,我們通過重溫中國共產黨建黨和革命的那一段歷史,搞清中國共產黨到底從哪里來,那么,黨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我想必每個人心中都有了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