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天辟地的中國共產黨
(1921—1949年)
主講人:陳振會
非常高興今天來和大家一起學習交流。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可以劃分為四個歷史時期,即從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建立至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從1949年10月至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從1978年12月至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召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從2012年11月至今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們今天主要講第一個階段的歷史,1921——到1949年,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講的民主革命28年。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這是毛澤東的評價。對這件大事,毛澤東還講過兩句話,一句是:“1921年產生了中國共產黨,中國就改變了方向、五干年的中國歷史就改變了方。另一句是:“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斑@兩句話是對中國共產黨成立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的最好解讀。接下來,大概90分鐘左右的實踐,我和大家圍繞“開天辟地的共產黨”這個主題,從歷史為什么選擇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發展的歷程,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浴火重生?三個方面來學習交流。
先看第一個問題
一、歷史為什么選擇中國共產黨
我們經常講,“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但我們應該繼續追問一句:為什么?很簡單,因為關鍵時候,其他政治力量都不行,中國共產黨很給力。
這要從(一)近代中國的衰落和革命的困惑—開始說起
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在這109年中,中國先后與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大大小小有1000多個。其中,對中國影響最大的有三個條約:《中英南京條約》、《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這三大條約的簽訂徹底粉碎了清王朝自以為是“君臨天下”、“天朝上國”的美夢,中國逐步淪為帝國主義的附庸,成了帝國主義瓜分的對象。
(二)艱難的探索之路
在民族危機日趨深重、“國將不國”之際,中國的出路究竟在哪里?無數仁人志士為救亡圖存,紛紛起來尋求民族的自強之路。概括中國一百多年來的坎坷歷史,就是救亡、復興。
(三)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1921年7月23日,13個中國青年,懷著探求如何實現中國獨立富強的熱情來到上海,召開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大會,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但是,中國共產黨成長的艱難歷程,哪里像一成立就是幸運兒,一成立就是滿身霞光?完全不是這樣的。僅看中共一大代表各自的人生走向就知道。這個黨一成立,就是走的,散的散。
參加中國共產黨一大的13位代表,其最終結局可以歸納為:第一類:革命到底者奮斗者,毛澤東、董必武(從南湖到開國大典)、王盡美,還有英勇犧牲者何叔衡、鄧恩銘和陳潭秋。第二類:彷徨、動搖、脫黨者,包括李達和李漢俊,信仰沒有發生改變,只是因為和陳獨秀意見不合而脫黨。劉仁靜和包惠僧,則是誤入歧途,后又迷途知返,但只在黨外做工作。第三類:是投敵叛黨者,包括陳公博、周佛海和張國濤。
二、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發展的艱難歷程
歷史課本中有一句話相信大家都背過,“中國共產黨成立后,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 黨的十九大中講:“一九二一年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從此,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斗爭就有了主心骨,中國人民就從精神上由被動轉為主動!边@兩大歷史重任最終落在中國共產黨的肩上,的成立標志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第一大歷史重任已經完成;現在,我們黨團結全國各族人民正在做的是“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共同富!。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講: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我們毛澤東講:“中國產生了共產黨,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
但在煥然一新的背后,卻是這個新生力量艱難的起步,因為中國共產黨在成立初期,力量實在是大小了、弱小得差點都辦不下去,誰也看不上,瞧不起。簡單說,就是沒人、沒錢、沒地位。
(一)中國共產黨艱難的起步
1.缺 人。
2.缺 錢。
3.共產國際看不起。
這就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的艱難圖景,也是擺在中國共產黨面前的第一個重要選擇,是就此解散,還是革命到底?如果革命到底,這第一步怎么走呢?中共二大很快給出了答案,“聯合全國一切革命黨派,聯合資產階級民主派,組織民主的聯合戰線”。這其實就告訴我們,單干肯定行不通,要找合伙人,革命不能一蹴而就,那就先反帝反封建。
(二)國共第一次合作
放眼當時的中國社會,誰比較適合做合伙人呢?選來選去恐怕只有孫中山及國民黨了。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這個時候孫中山剛剛經歷了人生中最嚴重的一次背版,他特別親信的陳明竟然準備向他的總統府開炮,幸好孫中山提前收到了消息,在他離開半個小時后,總統府內果然炮聲隆隆,還不時傳出“打死孫文、打死孫文”的堿聲。
(三)國共合作的破裂
因此,就在所有事情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時,革命事業的潛在危機也慢慢浮現。此時,一個關鍵人物出現了。
他就是國民黨的蔣介石。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了反革命政變,大規模地抓捕、屠殺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7月15日,汪精衛在武漢召開“分共”會議,與蔣介石遙相呼應。
至此,國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宣告破裂,中共也遭遇了成立以來最嚴重的生存危機。
(四)偉大的歷史轉折
歷史再一次進行到了十字路口。剛剛起步的革命事業陷入絕境,是偃旗息鼓、妥協退讓,還是堅決回擊、誓死抗爭?中國革命的道路究竟該怎么走?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中共中央決定在武漢召開一次緊急會議,這就是1927年在武漢漢口召開的“八七會議”。
1.武裝起義反抗國民黨的屠殺政策
“八七”會議正式確定了實行土地革命和發動武裝起義的方針,并把領導農民發動秋收起義作為當前黨的主要任務,指明了今后斗爭的方向。會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先后發動100多次武裝起義,可惜這些起義基本都以失敗而告終。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八一”起義和毛澤東在湖南領導的秋收起義。南昌起義不僅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的第一槍,而且還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的開始,也就是建軍的起點。南昌起義培育了一大批杰出的軍事將領而這些將領后來成為中國共產黨武裝力量的中流砥柱。
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農村包圍城市”,光聽名字就很厲害。因為中國共產黨自建黨以來,一直奉信著蘇聯的“城市中心”論,也是先攻占大城市,然后由城市來包圍農村,南昌起義如此,秋收起義也如此。
(五)革命再一次面臨嚴重危機
1.接二連三的犯錯
農村包圍域市,這是一條誰也沒走過的路。用周恩來的話說,“要黨不去用主要的力量與城市無產階級聯系,而把主要力量放在農村,這是史無前例的!保≒PT)更何況,當時中國共產黨還要時刻顧及共產國際的感受。因此,雖然農村革命根據地搞得轟轟烈烈,黨中央仍然堅持充分發動工人運動,攻占大城市的路線方針。這也讓剛剛興起革命小高潮的中國共產黨很快挫敗連連,先后出現了三次“重大險情”。
首先,是瞿秋白的“左”傾盲動主義。他認為南昌起義也好、秋收起義也罷,都不應該退卻,而是要趁著高漲的革命形勢,舉行全國總暴動。這種“左”傾盲動錯誤傾向很明顯完全不切實際,而且很快就被糾正了。
其次,是李立三的左傾冒險主義錯誤。他竟然公開發出了會師武漢、飲馬長江的戰書,還要求蘇聯積極備戰,以配合中國的革命斗爭。這在當時來說,無疑是“以下犯上”,嚴重觸碰了蘇聯才是世界無產階級革命中心這一不可觸碰的高壓線。結果不用想也知道,共產國際不僅停發了黨中央的活動經費,而且還解除了他的職務。之后,他被派到蘇聯學習,而這一去就是十五年。
三是王明的左傾教條主義。在共產國際的支持下,王明的“左”傾教條主義錯誤,持續的時間長達4年、危害更大,使剛剛有點起色的中國革命再次潛伏著失敗的危機。
除了犯錯,更大的危險不期而至,黨組織遭遇了最嚴重的背叛。原來,在第二次反“圍剿”期間,秘密戰線的特別任務委員會負責人顧順章和中共中央總書記向忠發相繼被捕叛變?上攵,這是多么危急形。負責中國共產黨最高安全工作的三個領導人中有兩個人被變了,這就意味著中國共產黨所有的機密、組織全都暴露在了敵人的槍口下。
千鉤一發之際,一個關鍵人物力挽狂潤
他就是錢壯飛錢。錢壯飛是中共情報戰線著名的龍潭三杰,1929年底,打入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黨務調查科,擔任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黨務調查科主任徐恩曾的機要秘書。
說起這段歷史真是驚心動魄,很多諜戰劇都是以錢壯飛為原型創作的,如《暗算》中的錢之江。
1931年4月25日,像往常一樣值班的錢壯飛的收到了一封發自武漢標有“絕密”字樣的電報,并標明“徐恩曾親譯”。剛開始時,他也沒在意,因為徐恩曾正在上海度假,就隨手把電報放到一邊。但誰知在不到一個小時內,負責接收電報的機要員卻一連送來了4封來自武漢的絕密電報,并全部都注明“徐恩曾親譯”。這讓長期潛伏的錢壯飛起了疑心,于是他趕緊逐一破譯,才知道這個天大的消息,顧順章叛變。顧順章大約4月27日就能被押運到南京,也就是說28日國民黨就可能再次掀起白色屠殺,更可怕的是,此時中國共產黨對這一切還一無所知,形勢已經萬火急,容不得半點耽擱,他趕緊派人連夜趕往上海通知黨中央。情報送走之后,機要員又送來一封加急密電,“切勿讓鉤座以外人知道,否則將中國共產黨上海地下機關一網打盡的計劃會落空!
此時錢壯知道他也已經暴露,但萬幸的是,情報已經送了出去。據國民黨中統特務頭子,陳立夫說,“活捉周恩來只差了5分鐘”。周恩來總理在戰爭期間和新中國成立后多次滿懷深情地提起錢壯飛,他這樣說過:如果沒有錢壯飛同志,我們這些在上海工作的同志早就不在人世了。錢壯飛同志在對敵斗爭中立下的豐功偉績,值得全黨永遠紀念他!
但盡管如此,中國共產黨在城市的組織系統還是被破壞殆盡。顧順章的叛變,還導致共產國際在中國的聯絡組織遭到破環,這就是轟動一時的“牛蘭案”。牛蘭,原名保羅·魯埃格,是共產國際遠東局的情報人員。順章被捕后,很快就將牛蘭供了出來。牛蘭夫婦被捕后,共產國際對東南亞各國共產黨的聯絡工作陷入停滯。為了恢復聯系,蘇軍總參謀部立即派人送兩萬美元到上海,希望能夠疏通關節,實施營救。為了保險起見,總參謀部派了兩個人,其中一個人的到來直接酸成了中共在這個時期的最后次錯誤,但卻是后果最致命、最嚴重的“左”傾冒險主義錯誤。他就是奧托・布勞恩。他有一個更為大家熟恐的名字,李德。
2.紅軍戰略大轉移
隨著王明出走蘇聯,周恩來奔赴江西蘇區,中共中央一時出現無人負責的局面。此時,在王明的提議下,剛剛從莫斯科中山大學畢業不久的博古開始負責中央工作,而那一年他僅有24歲。博古在蘇聯求學時,就與在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的布勞恩(以下稱李德)認識了,李德的軍事專業背最讓從未搞過武裝斗爭的博古深為贊賞,于是他想將李德留在身邊,作為共產國際的顧問。但事實上,共產國際怎么可能讓一個剛剛畢業的軍校生作顧問呢?它只是電復中共,關于李德做中共顧問的事情可自主決定。李德得到博古的支持,博古在第一次介紹他的歡迎會上就給他冠上了軍事顧問的頭銜,這是“共產國際派駐我黨中央的軍事顧問,奧托·布勞恩”就這樣,別人也就默認了博古的介紹。
成為軍事顧同的李德,一上臺后就宣稱“游擊主義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了,山溝里的馬列主義該收起來了”。他用“不讓敵人蹂躪一寸土地”的陣地戰取代了靈活機動的運動戰。這個只會紙上談兵的軍校畢業生并有認真分析前四次反“圍剿”的寶貴經驗,只是空有一番大干一場的豪情壯志。而此時的蔣介石,卻吸取了前四次“圍剿”失敗的教訓,采取了穩扎穩打、步步為營的戰略。博古、李德軍事上的“左”傾冒險主義錯誤,正好投其所好,結果紅軍越打越少,控制的區域越來越小。1934年5月中央書記處緊急開會,會議正式決定突圍轉移。但參會的人誰也沒想到共產黨人即將經歷建黨以來最深重的苦難。
1934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和中革軍委率領主力紅軍5個軍團和兩個縱隊離開了艱苦創立的瑞金,正式開始西征。但錯誤并沒有停止,挫敗也沒有停息,在博古、李德的錯誤軍事指揮下,紅軍又犯了逃跑主義錯誤,損失慘重。尤其是湘江一戰,慘烈程度難以描述,“湘水盡赤”。面對數倍以上的敵軍,從紅軍指戰員到戰士全部都倒下了,就連師團的建制也被打亂。而擔負后衛任務的18團、34師兩支部隊,更是全軍覆沒。湘江江血戰后,從瑞金出發的8.6萬多紅軍,已經只剩下3萬多人,但他們還不知道2500里長征,他們還只走了2000多里。而此時留守在中央蘇區的共產黨人也面臨著生死考驗。蘇區被攻占后,敵人就進行了血的“清剿”,慘遭屠戮的軍民人數達70多萬人。瞿秋白、何叔衡、毛澤覃、劉伯堅等黨的領導人先后犧牲。
這里,我想再說說瞿秋白同志。
雖然他曾經犯了“左”傾盲動主義錯誤,但他對中國革命的偉大貢獻卻是不容抹殺的。他造了“六個第一”,無人可以可及。中國報道十月革命后蘇俄實況的第一人;中國用文藝體裁描寫列寧風采的第一人;中國完整譯配《國際歌》詞曲的第一人;創作了歌頌中國工農革命的第一首歌曲;創辦了我黨第一張日報;系統地給中國讀者介紹馬列主義文學藝術理論的第一人。(PPT)(六個第一人)
被捕之后,面對敵人的嚴刑逼供,他毫不畏懼,面對利誘勸降,他也不動搖。當敵人讓他寫下供詞之時,他熱情歌了中央蘇區六年以來取得的成就,直擊國民黨的黑暗統治。當敵人以生存為誘感,向他征求最后態度時,他厲聲說道,“決不做顧順章”。最終,他高唱著《國際歌》《紅軍歌》邁向一塊綠草如茵草坪上盤膝而坐。微笑著對軍警說,此地甚好,開槍吧!36歲的瞿秋白為信仰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三、中國共產黨浴火重生的啟示
接二連三的犯錯與背版,讓中共再次面臨命運的生死塊擇,盡管這樣的抉擇,已經歷經多次,但任何一次疏忽,都有可能隨時變為“歷史的終結者”。而接下來的歷史轉機,有四大秘訣:實事求是、堅守信仰、為民族代言、為人民代言。
先說(一)實事求是
實事求是,通俗來說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因時、因地,因事制宣,不能異想天開,更不能死搬教條。之前的博古、李德就是沒有做到這一點,他們用蘇聯衛國戰爭時期“陣地戰”的哪些套路,差點使中國共產黨遭受到滅頂之災。
1.遵義會議。1935年1月15日,這一天對紅軍乃至在黨的歷史上都是必須被銘記的一天。1935年1月,中國共產黨在這里召開了“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的遵義會議。
為什么說遵義會議這么重要呢?這次結束了李德“左”傾錯誤軍事路線在中央的領導,全面確立了毛澤東及其正確軍事路線的領導,有人調侃說,選出了天才的CEO。而且這次會議是完全由中共自主召開、獨立決策的,共產國際根本不知道紅軍發生了什么,這就為中國共產黨獨立自主地解決革命實際問題提供了方便。更可貴的是,毛澤東等人能夠根據當時的革命形勢作出的正確決策,這也標志著我們黨由幼程走向成熟。任何一條路線都沒有預演,任何一次選擇也沒有經驗的借鑒,一切都需要隨機而動,因時而變,一切都要從實際出發,走出適合自己的道路。
在毛澤東等人的指揮下,紅軍就好像換了一支的出其不意。聲東擊西、虛虛實實,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靈活機動飛奪瀘定橋、越大雪山、穿過大草地……面對脫胎換骨的紅軍,蔣介石和他的伙伴們都驚呆了,當然,腳下的路還是要一步一步走出來的。這一路歷經的苦難與磨礪,比《西游記》中唐僧西天取經路上經歷的九九八十一難,恐怕還要多、還要難?朔@些困難,靠什么,
(二)信念堅定
我們可以來看一組數據,“在中央紅軍長征歷時的13個月零2天里,縱橫了11個省份,長驅二萬五千里,翻越了18座大山,走過了600里;ú莸剡^了24條河流,經歷了大小300多次戰斗”。前有堵截,后有追兵,讓軍士們來不及半點休息。
他們不知道挑戰了多少次身體的極限,經歷了多少次死亡的驗。1995年,王平上將講述過一段親歷的往事。當年紅軍長征,大部隊過了草地,彭德懷找到他說有一個營還沒有出來。王平帶警衛員折返找到班佑河畔時,正值黃昏時分,玫瑰色夕陽掛在天邊,他們遠遠看到幾百個紅軍小戰士背靠背睡覺。王平勃然大怒,走過去推那些小戰士,推一個倒一個,700多個小戰士體力透支、饑寒交迫,在睡夢中全部犧牲了。王平上將老淚縱橫地說,“你知道那天有多安靜嗎?鳥兒都不飛,鳥兒都不叫。我把他們一個個放平,他們還都是一群孩子呀!”
紅軍長征,靠什么支撐?靠革命信仰?渴裁粗?靠革命信仰。說說爬雪山,現在,我們運動員登個雪山,要全副武裝,氧氣、護腕,護套,高能量食物,一應俱全。但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能夠越雪山的人,也是寥寥無幾,那當時的紅軍戰士有什么呢?只有辣椒以及革命的意志。當時,就有幾個行軍規定,“第一個規定就是每個人上山之前,大家都喝辣椒水,這絕不是因為辣椒水,美味可口,而是因為喝辣水能使身上血液保持流通。第二個規定是走在路上不能停,停下來以后,腳就凍了,不能走了。第三規定不能亂走,掉到雪坑里就拔不出來了。再一個就是山上不準大聲,雪山空氣可想而知,當時的行軍條件多么艱苦。
大草地呢,看上去是一片寧靜,卻靜得讓人害怕,因為時都有陷入沼澤、失去生命的危險。據紅軍老戰土回憶,“過草地比爬雪山損失的人還要多。每天早上,我們不得不點一下人數,看看還剩下多少人。我們發現有些人并沒有死,他們的眼睛還睜著,可是他們就是爬不起來了,也不能說話了。我們好不容易才把他們扶起來,可他們又倒在沼澤地里,默默地死去”除此之外,紅軍面臨最大的困難還是吃飯,茫茫草地除了彌漫著臭味的積水,哪里有能果腹的東西呢?紅軍把草地里面什么都吃過了,實在東西吃了,就把自已穿的皮鞋、牛皮衣帶拿下來燒著吃!闭l也沒有想到,就是靠一把野菜、一根皮帶,紅軍硬是走出草地,戰勝了這一切不可能,完成了這個前無古人、后也不可能有來者的2500里長征。
3、為民族代言
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面對更兇殘的敵人、更惡劣的環境,中共的革命之路反而越走越寬,越走越自信,越走越從容,這究竟是為什么呢?因為,中國共產黨人為民族利益代言、為人民利益代言。
先來說說,民族大義
這里要說到一段不堪回首的歷史,卻又是我們必須時刻牢記的民族印記。九一八事變,關中軍1.9萬,東北軍19萬,不到兩個多月東三省淪陷,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日本華北駐屯軍中國人統計:8400人,日本人自己統計5800,宋哲元29軍10萬人,1個月不到華北淪陷。此時的日本滅亡中國的狼子野心已經十分明顯,而蔣介石卻還一直叫囂著“攘外必先安內”,依然把中共看作心腹大患。1941年1月,在抗日戰爭在艱難時還制造了慘絕人寰的皖南事變,9000多新四軍突圍的不到2000,其他全部被屠殺。是中國共產黨最早發出了“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吶喊。而中國共產黨則呼吁國共再次合作,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八路軍、新四軍挺進敵后戰場。1932年中共滿洲省委就陸續派楊靖宇等到東北,組織和建立抗日武裝力量。后來這些抗日武裝力量被整編為東北抗日聯軍。在東北全境淪陷的情況下,東北抗日聯軍堅持對日作戰,給驕橫殘暴、不可一世的日本軍國主義以有力打擊,這也是日軍占領東三省以來遭受的最大武裝反抗。
1939年的冬天,關東軍集結重兵,專門“圍剿”楊靖宇。敵人的瘋狂攻勢,讓楊靖宇的抗聯部隊遭到了產重的打擊,部隊人數從400余人銳減至20余人,但即便如此,楊靖宇也從未停止過抵抗。東北抗聯的生活是極為艱苦的,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零下幾十度的深山老林里,楊靖宇們沒衣服保暖,沒糧食充饑,還要堅持與敵人周旋、斗爭。
最終,在叛徒出賣下,1940年2月,楊靖宇陷入了敵人的包圍圈。最終,年僅35歲的楊靖字身中五槍,壯烈犧牲。犧牲時的楊靖宇,已經完全斷糧五天五夜,他究竟靠什么生存呢?敵人百思不解,于是殘忍地剖開了他的腹部,竟發現他的里沒有一粒糧食,盡是一些枯草、樹皮和棉絮。這也讓參與“圍剿”的通化省警務廳廳長岸谷隆一郎不得不承認:“雖為敵人,睹其壯烈亦為之感嘆,大大的英雄!并下令厚葬楊靖宇將軍。
這就是中國共產黨人,從普通民眾成長起來的共產黨人,即使是遭遇到了最嚴重的背叛,毅然信念不變,意志不倒。沒有支援,沒有裝備,就連最基本的衣服、食物都沒有,為了抗擊侵略者,那怕是戰斗到只身一人、最后一刻。
歷史不容篡改,也不容抹滅。有人到現在還在攻擊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游而不擊”,這是典型的歷史虛無主義者。試想在敵人已經占領的統治區內,如果僅僅是“游”,卻不戰斗、不苦斗,你認為敵人會允許你存在嗎?還有人攻擊黨的革命志土,去考證狼牙山五壯土是偷吃了人民群眾的蘿卜;說劉胡蘭是被鄉親們鍘死的…這無疑是對黨和民族抗戰精神的褻瀆,也是對無數革命前輩的中傷,法律會給出公正的審判、良知會讓人們理性地思辨。
(四)為人民代言
習書記在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深情地給全體黨員提到過“半場被子”的故事。具體是怎么回事。讓我們把視線拉到1934年11月上旬,剛剛突破封鎖線的紅軍來到了湖南郴州市汝城縣文明瑤族鄉沙洲村。那是一個寒風凜冽的冬季,三名女紅軍戰士與部隊走散,靠著最后一絲力氣來到了這里。她們沒有進村,而是靠著最后一絲力氣敲開了村口的一間破茅草屋。茅草屋的女主人雖然也是一貧如洗,但看到饑寒交迫的女紅軍戰士,硬是傾其所有,為他們準備了一頓粗茶淡飯,吃完飯,徐解秀便把她們領到了床上,好讓她們早些休息,這是一張用楠竹扎成的床架,破席下面墊著厚厚的稻草,但沒有任何可以蓋的東西。第二天一早,為了表達感謝,三位女戰士決定將唯一的一床棉被送給徐解秀,但是徐解秀說什么也不肯接受。于是,一個紅軍姑娘從背包中摸出一把剪刀,堅定地把一條被子勇成了兩半,并拉著徐解秀的手哽咽著說:“大姐,這下你可別推了,這半條你就收下吧,等革命勝利了,我們還會回來看您的。
就這樣,徐解秀順抖著雙手接過這半條被子。自此之后,她就一直在等待,等待著革命的勝利,等待著奔赴前線的丈夫,等待著這三位紅軍女士。遺憾的是,老人最終沒有等到這三位紅軍女戰士,但是她們一心為民的黨員形象卻深深鐫刻在了老人的心里。1991年,老人帶著遺憾離開了人世,但地臨走前還反復跟家里人說,“一定要跟共產黨走,因為共產黨是只有一條被子也要分給你一半的好人”。共產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這才是共產黨員最真、最純的本色,也是共產黨人的根本宗旨。
如果說抗日戰爭,展現了中國共產黨是民族利益的代言人,那么解放戰爭就在詮釋著究竟什么才是“人民的名義”。解放戰爭開始時,國民黨統治著全國四分之三以上的地區和3億以上的人口,解放區只有一億多人口;國民黨軍總兵力達430萬人,人民解放軍總兵力只有127萬人;國民黨軍接收了100萬侵華日軍的裝備,并得到美國政府在軍事上、財政上的巨大援助,解放軍裝備是小米加步槍,沒有外援。所以,蔣介石發動內戰之初,自持軍力雄厚,對贏得戰爭充滿著必勝信心。1946年6月,當他下達了向中原解放區進攻的命令時,他曾信誓旦旦地表示要在3、5個月內消滅共產黨。但上天跟他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無論是全面進攻,還是重點進攻,都被中國共產黨相繼粉碎了。中共不僅沒有受到絲毫的削,反而是“越剿越多”有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我們知道解放戰爭是怎么打勝的嗎?主席告訴我們,要打勝仗,我們就一定要懂得政治。什么是政治?毛主席說,政治就是把我們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敵人的人摘得少少的!币簿褪且獱幦《鄶等酥С,中國人什么人最多呢?毛澤東的《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告訴我們,中國95%以上是農民。那怎么才能把農民都搞到手呢?這話說得有點粗,怎么讓農民參加革命呢?我們共產黨要拿出鮮血與生命為農民做一件事,做一件他們心尖上想的事情。農民心里想什么呢?毛澤東講:60%-70%的農民手里沒有土地。那么,我們就建立一個政權來給他分地吧,這就是“收拾金甌一片,分田分地真忙!笨赡苡腥瞬恍,分田分地就可能打勝仗?別說你不相信,連林彪都不相信。林彪問毛澤東,紅旗到底能打多久?1930年毛主席回了他一篇文章:分的土地越多,擁護政權的人就越多,人越多,政權越穩固;政權越穩固,分的地越多,多人越多,人越多地越多,地越多人越多。
真是這樣嗎?你不相信,來看一看“大決戰”第一仗遼沈戰役,林出關時解放軍只有17萬,結果是蔣介石節節進攻,我軍節節后退,這是為什么?告訴你:土改政策沒落實。如何挽救東北戰場的危局呢?毛澤東向東北派“一員大將”—— 陳云同志。陳云會打仗嗎?他不會打仗,但是他會分地,電影(《暴風驟雨》)我們看到穿軍裝的土改工作隊,就是這種局面的反映。打倒韓老六,農民分到土地真高興?墒沁有土匪韓老七,趙玉林不顧生死打死韓老七,可老韓家還有國民覺的官,鄉親們,怎么辦?全都整死他們!為什么?為了分給我的那塊地呀!農民要上戰場啦!為了保衛自己的土地呀!林出關不到20萬,越打越多,越打越多,一年多打到了70萬,這50萬從哪兒來的?那是分地分出來的。一進關105萬,又來了30萬,從哪來的呢?看那些國民黨兵怎么打仗的,到了戰場剛要放槍!靶值,你爹來信了?”我爹咋了?打開信一看這眼淚都下來了,你爹得了癌癥,是嗎?我爹他分地了,分了地,好事呀,還哭什么?!我們家可是祖祖祖輩輩都沒有地,這一回咱可是子子孫孫都有飯吃了。那你們說,這個仗應該怎么打?哼!反正社會主義咱也不懂,資本主義咱也不懂,我就懂得一個主義:咱是不能幫著老蔣把我爹分到的那塊地再給整回去,要是整回去了,我還能見我爹嗎?我爹來信說,叫我保衛土地,保衛家園,保衛老婆,保衛兒子。誰要是跟他整,他就和誰“拼命”,一下子惹得4萬萬老百姓找老將拼命去了!這回我們懂得什么是戰爭了吧!什么是政治了吧!這回我們懂得什么是百戰百勝了吧!戰爭的背后就是政治,政治的背后就是經濟。什么是政治?政治是老百鍋里邊的那碗飯,毛澤東說:“有人革了半天命,竟然不知道人是要吃飯的。
所以,我們講毛澤東偉大,是因為他一眼能看到我們都看不到的,一個能互動的東西,土地和政權之間的互動。所以有許多老同志說,我們都是在黑暗中探索,只有毛澤東思想像一個燈,一下子就照亮了中國革命的航程!
“得人心者、得天下”。為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代言,才能得到人民的衷心擁護和支持!白詈笠黄懊姿腿プ鲕娂Z,最后一塊布拿去縫軍裝,最后一個娃送去上戰場,最后一床被蓋在擔架上!边@是當時人民群眾對共產黨的支持態度。
據統計,三大戰役中共動員支前民工880余萬人次,人民群眾支前的大小車輛141萬輛,擔架36萬余副,牲畜260余萬頭,糧食4.23億公斤,形成了世界戰爭史上從未出現的壯闊場景;春鹨壑,60萬人民軍隊的身后是543萬民工的支持,一兵九夫。所以,陳毅講,淮海戰役是人民群眾用小車子退出來。
在這里,還想再給大家講一個故事。當年,西北野戰軍在攻打河南郟縣之時,缺少糧食補給。擺在郟縣人民面前的是西北野戰軍3萬人3天的糧食缺口。郟縣本來就土地貧瘠,糧食困難,但即便如此,郟縣人民還是義無反顧地支援前線。他們首先把自己的口糧以及能夠找到的糧食都拿出來了,但只能讓軍隊維持一天。于是,他們又把田里沒有成熟的青苗都割了,又維持了一天。最后,實在沒辦法了,就把養的羊和驢都殺了,又持了一天。直到現在,郟縣的縣志里還記載著“此役之后,郟縣全縣三年不見羊和驢”。他們情愿自己吃觀音土,也要把糧食給部隊,因為他們相信共產黨,相信共產黨是在為老百姓而戰斗!
什么是血濃于水,魚水之情,這就是最生動的寫照啊!
所以,是誰選擇了中國共產黨?是人民。中國共產黨從來不是一個人在戰斗,在身后有無數人民群眾為黨撐腰,一切反動派都成了紙老虎,黨的事業,黨的革命道路可定會越走越寬闊。
結 語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過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告誠全黨,“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為什么出發。面向未來,面對挑戰,全黨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薄白哌^的過去”,就是“中國共產黨到底從哪里來,簡單來說,就是四句話,從救亡圖存、實現民族復興的歷史使命中來;從青年知識分子的堅守與探索中來;從實事求是,不斷自我革新中來;從心系人民、服務群眾中來。今天,我們通過重溫中國共產黨建黨和革命的那一段歷史,搞清中國共產黨到底從哪里來,那么,黨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我想必每個人心中都有了自己的答案。中國共產黨是一個什么樣的黨?1951年毛澤東:“我們黨是一個偉大的、光榮的、正確的黨,這是主要方面,必須加以肯定,并向各級干部講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