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與《岳陽樓記》
一、憂樂精神的厚重底蘊
(一)孔、孟敢于擔當的責任意識
1.孔子“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堅毅品格
2.孟子“與民同憂樂”的王道思想
(二)屈原憂國憂民的政治抱負
1.對國家忠誠的赤子之心
2.對真理道義的求索之志
3.對黎民百姓的關切之情
(三)范仲淹先憂后樂的博大情懷
1.“不為良相,則為良醫”的人生抱負
2.“剛直不阿,光明磊落”的“不欺”品德
3.“先天下之憂而憂 ,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博大胸襟
憂樂精神是流淌在中華民族血脈的文化基因,是中華民族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作為一種民族精神,在社會進程和發展中得到不斷傳承,并產生積極而重大的影響。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以來,就以這種精神作為自己團結奮進的不竭動力。共產黨人既是歷史的開創者,也是歷史的傳承者,一代又一代的共產黨人把憂樂精神進行了很好地紅色傳承。
二、憂樂精神的紅色傳承
(一)愛國愛黨的堅定信念
(二)為民服務的公仆情懷
(三)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
(四)勇于任事的擔當精神
(五)淡泊名利的人生境界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薄对狸枠怯洝返倪@句名言生動詮釋了“憂樂精神”,這種精神與中國共產黨人的價值追求和精神品格高度契合。今天,我們在學習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偉大實踐中,如何弘揚憂樂精神,把憂樂精神轉化為不斷前行的正能量,這就是憂樂精神的實踐要求!
三、憂樂精神的實踐要求
(一)錘煉忠誠,心憂天下
(二)心系民生,為民解憂
(三)恪盡職守,常懷憂患
(四)勇于擔當,化憂為樂
(五)清心為本,正視憂樂